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联盟网
  • 2017/04/27 12:00:00

      辽东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遵循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特别是师范学院于2015年学校转型发展以来,全面实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格局,由“单一的人才培养过程模式”转变为“多元整合的联动培养模式”;由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转变为注重过程性评价指标的系统建立。打破传统人才培养当中“闭门造车”的小格局,整合“校地”、“校校”、“校企”合作资源、增加实训、实习时间、顶岗实习、尝试订单式培养,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领域积极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一、以“双导师制”为基础的多元整合联动培养机制形成

 

   导师制是高等学校以制度的形式要求专业教师负责对一定数量的本科生进行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双导师制是在导师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双导师制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为在校本科生配备校内和校外两个导师,共同开展并完成对学生的教学与培养工作的一种人才培养制度和方式。2016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行教育实践“双导师制”。大力推进由高校教师教育专业与中小学教师、教研员群体组成的导师团队建设,切实提高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质量。

 

   “双导师制”的导师主体有二:其一,在校内是学业导师与生活导师结合,由专业教师团队构成的“专业导师”对学生的学业与专业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又以各个班级的“班导师”的日常生活管理融合,完成大学精神的引领与个体成长的长效关注;其二,是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形成的联合培养模式,聘请中小学教学名师、教研员作为教学委员会成员,参与师范学院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讨、培养目标的修订、教学环节的设计等各个环节,特别是见习、实习、社会实践、毕业综合训练答辩等具体实践环节。形成适应基础教育需要的,有良好师德、过硬教学功底的卓越师资队伍。

 

   “双导师制”能以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实际用人需求为标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发展性评价与指导,在“双导师制”的引领下,实现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完善师资队伍的有效建设。

 

   “双导师制”经过两年的前期实践与运行,在人才培养质量与有效就业方面有显著提高。在联动培养的全过程中,由于注重扎实的从教技能训练,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主要体现在上岗适应期短,能很快地适应中小学教师的角色与岗位需求;道德修养好,学校不仅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更注重道德品行的修养提升,用人单位尤其欢迎这样踏实肯干、师德高尚的教师;业务素质高,学生能够自主观察教育问题、分析形成原因、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以“双导师制”为基础的人才供需平台的搭建与推广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效果已逐渐显现,在辽宁省教育联盟的积极带动下,辽东学院在原有的与地方联合培养教师的基础上,近期又与丹东市凤城市教育局达成区域教师培养与供求合作框架协议,已与8家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的2017年,借助丹东市电视台主流媒体平台,联合举办2017首届民办教育峰会暨魅力教师大赛活动,共有近50家丹东地区民办教育机构参与,以《爱聘才会赢》栏目职场招聘的形式展示学生的风采,宣传“双导师制”联合培养下的丰硕成果,并与民办教育机构展开人才供需领域的深度合作,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拓宽“双导师制”的应用空间。促进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

    

    三、反思与希望

 

    在“双导师制”实施的近两年里,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在不断验证与科学总结的基础上使“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格局更加完善。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1. “双导师制”指导内容发散性和随机性较强,缺乏科学、完善的核心内容体系层级建构;学校人才梯队建设与“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如何在“双导师制”实施的基础上形成合力,在工作目标、内容、方法上产生有效融合机制。

  2. 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如何将各学科教师团队整合分派到各实习基地进行阶段性的有效指导等实习管理过程的问题凸显,现阶段的主要做法是专职教师与实习基地对口衔接,方式较为单一,需着重解决顶岗实习期有效的动态管理问题。

  3. “双导师制”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建构。现阶段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今后需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特点制定契合度高、可操作性强、科学客观的立体评价指标体系,对校内的“专业导师”与校外的“技能导师”进行甄别评价,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与行业竞争力。

    “双导师制”在教师教育专业领域应用前景广泛,实效性强,但其科学模式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尚在探索中,希望联盟能对上述问题给予关注并加强研究,通过供给侧改革,使教师教育专业的结构更合理、资源更优化、教育教学效率更高;使学校的教育培养与社会的教师需求之间形成更有效和谐的机制,为辽宁的基础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本文作者系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联盟副理事长、辽东学院副校长 蔡若松)